肝外胆管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状况,通常由腹部创伤或医源性因素(如手术)引起。这种损伤会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具体的感觉取决于损伤的程度、狭窄的严重性和是否有胆汁外漏。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上腹部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或者阵发性的,与胆管炎症、痉挛或阻塞有关。腹痛的位置多集中在中、上腹部,部分患者位置偏右侧,并且疼痛以反复发生的钝性疼痛为主,范围模糊而不定,不能指出明确的疼痛部位。少数情况下,患者会经历突然发作的、位置固定的剧烈刀割样痛。
由于胆管损伤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这通常是由于胆管损伤引发广泛炎症甚至感染范围扩散所致,体温可升高至38.5℃以上,并且服用降温药物只能短暂缓解症状。
如果胆管损伤导致胆汁泄漏进入腹腔,会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表现为腹部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时还会出现休克的表现,如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心慌、气短等症状。
对于医源性胆管损伤而言,早期症状可能包括胆漏或梗阻性黄疸。胆漏指的是大量胆汁从伤口流出,这种情况可能导致长期的引流问题和感染风险。而梗阻性黄疸则是因为胆总管或肝总管部分或完全结扎或缝扎,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患者常感到上腹部不适,尿液呈深黄色。
肝外胆管损伤带来的感觉是复杂的,涵盖了从轻微到极其严重的各种症状。重要的是,一旦怀疑有胆管损伤,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因为这类损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医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修复、胆道引流、抗生素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