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损伤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没有绝对的 “最快” 治疗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
- 一期修复:对于损伤较轻、发现较早的病例,如胆管壁的小穿孔或部分断裂,可在手术中直接进行修复,用可吸收缝线精细缝合胆管裂口,并放置 T 管引流,以减轻胆管内压力,促进愈合,一般适用于受伤后 24 小时内,且局部组织条件较好者。
- 胆管对端吻合术:如果胆管损伤段较短,两端胆管游离后无张力,可进行胆管对端吻合术,以恢复胆管的连续性。为了保证吻合口的愈合,通常需要在吻合口内置支撑管,如 T 管或 U 管,支撑时间一般为 3 - 6 个月。
- 胆肠吻合术:当胆管损伤严重,无法进行一期修复或对端吻合时,常采用胆肠吻合术。如胆管空肠 Roux - en - Y 吻合术,将胆管与空肠进行吻合,使胆汁能够顺利流入肠道。这种手术方式能有效解决胆管损伤后的胆汁引流问题,但手术相对复杂,术后需要注意预防吻合口漏、胆管炎等并发症。
- 介入治疗:对于一些不宜立即进行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可先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如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通过在超声或 X 线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肤刺入肝内胆管,置入引流管,将胆汁引流到体外,以减轻胆管内压力,缓解黄疸等症状。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方案。还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胆管支架,支撑胆管,恢复胆汁引流。
- 保守治疗:对于非常轻微的胆管损伤,如仅有胆管壁的轻度挫伤,没有明显的胆汁泄漏和胆管狭窄,可在严密观察下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营养支持以及应用生长抑素等药物减少胆汁分泌。在此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以及肝功能变化等,若病情加重,则需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肝外胆管损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损伤的部位、程度以及就诊时间等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一旦怀疑有肝外胆管损伤,应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