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纵隔炎患者的感觉多种多样,且会因病情发展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 早期:早期在肉芽肿性纵隔炎阶段,大多没有明显症状。
- 中晚期:发展到纵隔纤维化后,常因纵隔结构受侵或受压产生症状。具体如下:
- 上腔静脉梗阻症状:头面部、颈部及上肢水肿,颈部 “青筋” 暴起(颈外静脉怒张),患者常感到头部胀满不适。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视力和意识状态。
- 食管受压症状:吞咽食物时会感到费力,有梗阻感。随着病情发展,吞咽困难症状可能逐渐加重,甚至连流质食物都难以咽下。部分患者还会有打嗝、胸痛等表现。
- 气管、支气管受影响症状:可出现反复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黏液痰。也可能有呼吸困难的症状,尤其在运动或平躺时较为明显。
- 肺静脉受累症状:可导致肺血管淤血,出现咯血。
- 其他症状:纵隔内的炎症刺激周围神经组织或胸膜,会引发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胸部两侧,在患者活动、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可能加重。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 37.3℃-38℃之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还可能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偶尔压迫膈神经引起膈肌麻痹,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慢性纵隔炎所特有,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表现。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