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Q-T间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类型(先天或获得性)、心律失常风险及个体情况综合选择。目前临床首选及常用药物如下:
一、核心治疗药物(一线选择)
-
β受体阻滞剂
- 普萘洛尔:适用于先天性患者,可显著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远期死亡率。
- 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通过减缓心率、降低心肌兴奋性,减少复极离散度,降低心律失常风险。
- 卡维地洛、奈必洛尔:新型β受体阻滞剂,对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可能更适用。
-
硫酸镁
- 作为急性期(如尖端扭转型室速发作时)的一线药物,可快速稳定心肌复极。
二、辅助或特定情况用药
-
电解质补充
- 氯化钾:低钾血症会加重QT间期延长,补钾可辅助改善复极异常(需监测血钾水平)。
- 镁剂:低镁血症需静脉或口服补充,维持正常血镁浓度。
-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 利多卡因:适用于药物(如抗精神病药)诱发的尖端扭转型室速,可缩短QT间期。
- 异丙肾上腺素:通过提高心率缩短复极时间,用于间歇依赖性心律失常的临时控制。
-
基因靶向药物(探索性治疗)
- 尼可地尔:可能通过开放钾通道改善复极异常,但需进一步验证。
三、需严格避免的药物
以下药物可能延长QT间期,需禁用或慎用:
- 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
- 抗精神病药:部分三环类抗抑郁药、氟哌啶醇等。
用药原则
- 先天性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需长期规律服用。
- 获得性患者:需停用诱发药物并纠正电解质紊乱,急性期优先使用硫酸镁。
- 联合治疗:若单药效果不佳,可结合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自行用药。
- 定期监测心电图、电解质及心率,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 若出现晕厥或室速发作,需紧急就医,可能需联合非药物手段(如I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