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追踪,电极记录
自发眼震电图(ENG)是一种评估前庭系统功能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眼球运动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来诊断眩晕、前庭功能异常等疾病。以下是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
-
患者准备
-
选择安静、光线适宜的环境,患者需佩戴舒适的眼罩以减少光线干扰。
-
检查前需向医生详细说明症状、病史及用药情况,避免使用中枢兴奋或抑制性药物。
-
-
设备准备
- 使用专业眼震电图描记仪,连接电极并调试至稳定状态,确保皮肤电阻小于5000Ω。
二、检查操作步骤
-
基础眼动试验
-
扫视试验 :患者戴眼罩后,通过计算机屏幕追踪红点移动,记录眼球慢相角速度等参数。
-
凝视试验 :患者注视固定红点20秒,观察眼震图形。
-
跟踪试验 :患者追踪移动红点轨迹20秒,记录眼震特征。
-
视动试验 :患者默数时注视红点40秒,分析眼震频率和振幅。
-
-
体位相关试验
- 检查者通过指令让患者进行头部运动(如下垂、翻滚),观察不同体位下的眼震变化,辅助判断耳石症等定位问题。
三、检查时长与注意事项
-
总时长 :整个检查通常需15-2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患者配合度调整。
-
不适感 :检查过程中需保持眼球稳定,部分患者可能感到轻微不适,但无疼痛感。
-
禁忌症 :癫痫、颅内压增高、外耳道炎等患者需谨慎或避免检查。
四、结果解读与意义
-
通过分析眼震的振幅、频率、慢相角速度等参数,可判断前庭系统功能及定位异常(如耳石症、前庭神经病变)。
-
结合其他检查(如前庭功能测试、影像学检查),可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五、后续步骤
-
检查后需摘除眼罩,医生会对比检查前后的数据,评估治疗效果。
-
若发现异常,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总结 :自发眼震电图通过规范化的试验流程和精确的电极记录,为前庭功能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检查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