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病菌类型
- 革兰阳性菌: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儿童及婴幼儿高发)。其中:
- 脑膜炎双球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 肺炎链球菌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或存在邻近感染灶的患者。
- 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常见于外源性感染(如颅脑创伤、术后感染)。
二、感染途径
- 血行感染:致病菌通过菌血症或败血症侵入脑膜,如肺炎、中耳炎等全身性感染扩散。
- 邻近病灶直接蔓延:如鼻窦炎、中耳炎、颅骨骨髓炎等局部感染扩散至脑膜。
- 外伤或医源性感染:
- 颅骨骨折、脑脊液漏等破坏血脑屏障;
- 神经外科手术(如开颅术、脑室引流)或腰椎穿刺后继发感染。
三、易感因素
- 年龄与免疫状态:
- 婴幼儿免疫系统未成熟,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弱,易感性高;
- 成人中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风险增加。
- 基础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可削弱机体抵抗力。
四、流行病学特征
- 传播方式:部分病原菌(如脑膜炎双球菌)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 高发人群: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是发病高峰。
总结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核心病因是细菌感染,具体机制涉及血行播散、局部蔓延或医源性因素,且与年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早期识别病原菌类型(如通过脑脊液培养)对精准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