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治疗方法:
-
一般治疗
- 休息与禁食:在腹痛、便血和发热期,患者应完全卧床休息和禁食,直至呕吐停止、便血减少、腹痛减轻时,方可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加量。禁食期间应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 胃肠减压:对于腹胀和呕吐严重者,可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肠道内的压力和不适感。
-
药物治疗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根据病情决定输液总量和成分,其中葡萄糖液占2/3~3/4,生理盐水占1/4~1/3,并加适量氯化钾。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抗休克治疗: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应迅速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除补充晶体溶液外,还应适当输血浆、新鲜全血或人体血清白蛋白等胶体液。血压不升者可配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兴奋剂或山莨菪碱等。
- 抗生素治疗:控制肠道内感染可减轻临床症状,常用的抗生素有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舒氨西林、注射用头孢他啶或多粘菌素和头孢菌素等,一般选两种联合应用。但需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避免滥用。
- 肾上腺皮质激素:该类药物可减轻中毒症状,抑制过敏反应,对纠正休克也有帮助,但有加重肠出血和促发肠穿孔的危险。一般应用不超过3~5天,常用药物为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由静脉滴入。
- 对症疗法:对于严重腹痛者,可给予度冷丁等止痛药;高热、烦躁者可给予吸氧、解热药、镇静药或物理降温等处理。
-
手术治疗
- 在大多数情况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采用非手术疗法即可治愈。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如肠坏死、肠穿孔、大量出血或中毒性休克无法纠正时,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坏死的肠管,以阻止毒素的吸收和休克的进展。手术后,患者仍需继续接受支持治疗和密切监测。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并提高治愈率。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