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严重且进展迅速的肠道疾病,必须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否则可能因休克、肠穿孔或全身感染等并发症危及生命。以下是其治疗要点:
一、治疗必要性
- 病情严重性
该疾病以肠道出血、坏死为特征,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感染性休克等,未经治疗死亡率极高。 - 并发症风险
若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肠穿孔、多器官衰竭等不可逆损伤。
二、主要治疗措施
-
一般支持治疗
- 禁食与胃肠减压:急性期需完全禁食7-21天,通过胃肠减压减少肠道负担。
- 补液与营养支持: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等,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
-
药物治疗
- 抗生素:使用头孢类、青霉素类等广谱抗生素控制肠道感染。
- 激素与止血药:糖皮质激素可减轻中毒症状,维生素K、止血敏等控制出血(需权衡出血风险)。
- 抗休克治疗:快速扩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补充自由基清除剂。
-
手术治疗
- 适应证:肠坏死、穿孔、腹膜炎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包括坏死肠段切除、造瘘等。
三、并发症处理与预后
- 并发症监测
需密切观察电解质水平、感染指标及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预后
早期规范治疗下多数患者可治愈,但需警惕肠道狭窄、慢性溃疡等后遗症。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必须积极干预,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病情动态调整,以最大限度降低死亡风险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