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轻瘫综合征是一种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在无消化道梗阻的情况下,出现胃动力障碍。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 病因:
- 疾病因素:糖尿病,尤其是长期控制不好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导致胃轻瘫,约占糖尿病患者的 30%;结缔组织病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等;感染或代谢异常,如电解质紊乱、酮症酸中毒、全身感染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 手术因素:胃部手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等可损伤神经,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胃轻瘫。胃手术后胃轻瘫的发生率因手术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 5% - 10%,迷走神经切断加幽门成形术后 28% - 40% 胃固体排空迟缓。
- 药物因素:长期应用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如某些抗抑郁药、抗组胺药、钙通道阻滞剂等。
- 其他因素: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影响胃肠道功能;高龄、恶性肿瘤、水电解质与营养失调等也可能与胃轻瘫的发生有关。原发性胃轻瘫病因不明,多发于年轻女性。
- 症状:主要表现为早饱,餐后上腹饱胀不适,饮食减少,间歇性恶心,发作性干呕或迟发性呕吐,体重减轻等。部分患者也可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体检时,长期食欲减退、呕吐的患者可出现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状态。
- 并发症:
- 脱水:人体水分大量丢失未及时补充,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出现口渴、尿少、头晕、烦躁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 电解质紊乱:短期内大量呕吐,使胃酸等消化液丢失,导致 H+、K+、Na + 等离子含量变化,引起人体电解质分布异常,产生相应症状。
- 营养不良:长期持续呕吐,导致机体摄取能量障碍,出现营养不良。
- 诊断: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结合相关检查来诊断。检查项目包括血液生化、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激素、免疫学指标等,以了解基础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还会进行核素或 X 线检查以确定胃排空延缓的存在,胃内测压可显示胃运动异常,胃电图可发现胃电节律异常。还需通过胃镜、CT 等检查排除消化道梗阻、消化性溃疡、肠梗阻等其他疾病。
- 治疗:
- 一般治疗:调整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避免进食高纤维、高脂肪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饭后适当活动,避免立即卧床。
- 药物治疗: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进胃蠕动和排空;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等,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
- 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胃电刺激术、胃起搏器植入术等。对于因机械性因素导致胃轻瘫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解除梗阻。
胃轻瘫综合征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多数症状可得到改善,但不同病因导致的胃瘫,其预后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