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药物
-
一线药物(首选方案):
- 异烟肼(INH):杀菌力强,但需注意肝毒性。
- 利福平(RFP):对细胞内外的结核菌均有效,可能引起肝损害和橘红色体液。
- 吡嗪酰胺(PZA):针对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可能引发高尿酸血症。
- 乙胺丁醇(EB):抑制细菌RNA合成,需监测视力。
-
二线药物(用于耐药或一线治疗失败):
- 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 利奈唑胺、环丝氨酸等。
2. 治疗原则
- 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
- 早期:确诊后立即开始治疗。
- 联合用药:避免单一用药导致耐药。
- 疗程:一般需6-9个月,耐药病例可能延长至24个月以上。
3. 注意事项
- 肝肾监测:一线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可能引起肝毒性,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 副作用管理:
- 异烟肼:周围神经炎(可补充维生素B6)。
- 吡嗪酰胺:高尿酸血症(需碱化尿液)。
- 乙胺丁醇:视神经炎(定期检查视力)。
- 避免自行停药:中断治疗易导致耐药或复发。
4. 辅助治疗
- 抑酸护胃:可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减少胃酸分泌,促进黏膜修复。
总结
胃结核需严格按“2HRZE/4HR”方案(2个月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4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治疗。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耐药性、肝肾功能等调整,患者需坚持完成疗程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