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感病毒肺炎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多发生于 6 个月至 2 岁的弱小婴幼儿,流行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以下是关于这种病的详细介绍:
病因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具有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二种表面抗原,易发生抗原变异。流感病毒经飞沫传播侵入患儿的上、下呼吸道或直接进入肺泡,与宿主细胞的黏蛋白等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进行繁殖,引起进行性感染,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症状
- 发病急: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后 48 小时高热持续不退,少数经过中等程度发热 2-3 天后热度才逐渐上升。
-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道症状明显,喘息严重,有时退热后仍有喘息。肺部体征如叩诊浊音、呼吸音变化及细小湿性啰音或捻发音,均于起病后逐渐发生。胸腔可见积液,多为黄色微混液。少数病例中可见咽部红肿,有假膜,易于剥离。
- 消化系统症状:常见呕吐、腹泻,呕吐有时很重,甚至吐出咖啡样物;腹泻或与肺炎或在呼吸道症状好转时并发,个别严重者并发肠出血,则预后较差。
- 神经系统症状:有时神经系统症状显著,甚至早期就有持久性昏迷,或发生惊厥,脑脊液检查除压力稍高外均正常。
检查
- 血象:白细胞计数减少,可低到(1-2)×109/L,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有些流感肺炎时虽无细菌性继发感染,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也可增高,并有核左移。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高。
- 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其他改变不大,有时出现蛋白质轻度升高。
- 尿液检查:肾脏病变则有血尿、蛋白尿。
- 血生化检查:血沉正常或增快,血氨升高等。
- 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采集急性期患儿咽部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恢复期血清抗体大于或等于急性期 4 倍者为阳性。也可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病毒快速诊断。
- X 线检查:可在大多数病例中见肺门两旁的肺野有不整齐的絮状或小球状阴影,并不广泛;少数病例可发生大块阴影。
- 心电图:并发心肌损害时,心电图检查异常。
- B 超:有肝大。
并发症
可并发肺水肿、胸腔积液;神经系统损害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和脑水肿;心血管功能紊乱,出现休克,易并发心肌炎、心包炎;常可并发 Reye 综合征;并可致肾脏病变,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流感肺炎并发细菌感染者较多,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偶见并发脑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疾病。
治疗
- 一般治疗: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必要时氧疗。
- 抗病毒药物治疗:可选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中药板蓝根、黄芪、金银花、大青叶、连翘等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还可用 α- 干扰素、胸腺肽等。
- 抗生素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
预防
掌握国内外疫情和病毒变异动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流感流行期间,避免进入人员拥挤场所,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及其污染物应随时消毒。可应用疫苗作预防注射,在流行前 1-2 个月内接种较好,接种后有较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个别有发热,有效保护时间为 6 个月至 1 年。金刚烷胺盐酸盐等药物也有一定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