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内传导阻滞是一种心律失常,其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心血管系统疾病
- 缺血性心肌病:长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破坏心脏传导系统,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如柯萨奇B组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直接损害心肌,同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 退行性病变:如心房肌的纤维化、脂肪化、淀粉样变等,可导致心房扩大或传导通路受阻。
- 炎症:心房肌的急慢性炎症、急性或慢性缺血,或心房梗死等均可导致心房内传导阻滞。
- 器质性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心肌病、慢性心包炎等。
2. 非心血管系统因素
-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传导障碍。
- 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导致心肌损害,从而引发传导阻滞。
- 酒精中毒:长期饮酒可导致心肌病变,影响心房传导。
-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多见于夜间或正常人,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3. 其他潜在病因
- 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螺旋体感染导致的心肌炎等。
- 心脏手术: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传导系统。
- 微量元素缺乏:如硒缺乏,可能导致心肌病变。
总结
心房内传导阻滞的病因复杂多样,既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缺血、心肌炎、退行性病变等),也包括非心血管系统因素(如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针对不同病因,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调整电解质平衡或避免相关药物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