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机制
正常情况下,心脏电活动从窦房结起源,依次传导至心房、房室结等部位,协调心脏收缩。当心房内传导受阻时,电信号无法正常传递,可能引发心房收缩不同步,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心电图上常表现为P波增宽、双峰或切迹。
2. 病因
- 心脏疾病:如心房扩大、心肌病变(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 其他因素: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药物影响(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年龄增长或退行性病变(如心房肌纤维化)。
3. 分型
- 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间歇性或暂时性传导延迟,心电图仅显示P波形态改变,常见于左房或右房。
- 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心房被两个独立起搏点控制,窦性心律主导大部分心房,余下部分由异位心律控制,较为少见。
4. 症状
- 无症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 相关症状:若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心力衰竭),可能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甚至晕厥。
5. 治疗
- 无需干预:无症状且无器质性病变者,通常定期观察即可。
- 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如冠心病、心肌炎)进行干预。
- 药物或手术:严重者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或安装心脏起搏器。
6. 潜在风险
可能诱发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或脑栓塞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
若出现相关症状或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