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性肺炎可能遗留多种后遗症,具体表现包括:
-
肺纤维化
免疫缺陷性肺炎易引发肺部组织纤维化,表现为肺泡壁增厚、肺弹性下降,导致持续性呼吸困难及活动耐力下降。 -
支气管扩张
半数患者因反复感染导致支气管结构破坏,形成不可逆的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慢性咳嗽、咳脓痰等症状。 -
呼吸功能损害
包括肺功能下降和呼吸衰竭风险。肺组织损伤可降低气体交换效率,严重时需长期氧疗或机械通气支持。 -
反复感染及免疫力恶化
免疫缺陷者因免疫功能受损,肺炎治愈后仍易继发细菌、真菌或病毒性感染,形成恶性循环,甚至诱发脓毒症等全身性并发症。 -
全身性后遗症
包括慢性疲劳、胸痛(与胸膜炎症相关)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后者与全身炎症反应扩散密切相关。
预防与治疗要点:建议加强免疫管理(如定期接种疫苗)、早期识别感染症状,并及时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控制感染。激素治疗可缓解急性期炎症,但需注意免疫抑制可能加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