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分类
淀粉样变心肌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 原发性:无明确病因,多与遗传相关,如转甲状腺素蛋白(ATTR)基因突变。
- 继发性:由其他疾病引发,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感染或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沉积的淀粉样蛋白类型包括免疫轻链(AL)、血清淀粉样蛋白A(AA)、甲状腺素运载蛋白(ATTR)等。
2.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
- 心力衰竭: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周围性水肿,但较少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严重时可致晕厥或猝死。
- 体位性低血压:与自主神经淀粉样变性相关。
- 其他:心绞痛、心肌肥厚(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壁增厚)、低血压等。
3. 诊断方法
-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刚果红染色观察淀粉样蛋白沉积。
-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肌肥厚、舒张功能异常;心脏磁共振(MRI)可检测心肌纤维化。
- 实验室检查: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清游离轻链检测等辅助诊断。
4. 治疗手段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以缓解症状和延缓进展为主:
- 药物治疗:利尿剂改善水肿,抗凝预防血栓,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律失常(需谨慎使用)。
- 靶向治疗:如氯苯唑酸(稳定转甲状腺素蛋白)、基因沉默疗法(针对ATTR型)。
- 支持治疗:心脏移植适用于终末期患者,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5. 预后
预后较差,尤其是继发性类型。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改善生存质量,但确诊后中位生存期通常为2-5年。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低血压或心律失常,建议尽早就医排查淀粉样变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