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低钠血症是一种儿科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情况,指的是儿童体内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通常为135 mmol/L以下),这可能是由于体内总钠量减少(缺钠性)或水分过多(稀释性)导致的。
在新生儿和婴儿中,低钠血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早产儿和新生儿由于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早产儿来说,特别那些胎龄较小或者体重低于1500克者,供给钠盐量需要增加至每日2-3 mmol/kg,并且可能需要多次测定血钠水平来监控状况。
低钠血症的发生还可能与摄入不足、丢失增多、水潴留或体内重新分布等因素有关。具体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母亲因妊娠高血压而采取低盐饮食,或是使用利尿剂,这些都可能导致胎儿体内钠含量降低;新生儿腹泻、外科手术后引流等情况也可能造成钠的过度丢失;某些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醛固酮缺乏症等也会引发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是导致儿童尤其是住院患儿发生低钠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方面,轻度低钠血症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加重,可能出现循环不良、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少尿等症状。严重时,患者可能会经历脑细胞水肿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低钠血症迅速发展(48小时内),它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如癫痫发作、呼吸停止或死亡,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
治疗方案通常根据病因进行调整,包括积极寻找并处理原发病因,补充钠离子以纠正低钠状态,以及针对特殊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在失钠性低钠血症的情况下,重点在于补钠;而在稀释性低钠血症中,则需要限制水分摄入并促进多余水分排出。对于急性严重缺钠的情况,医生可能会按照特定计算公式给予快速但安全的钠补充。在任何情况下,治疗都应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处理以免造成进一步健康风险。
小儿低钠血症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