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以下是具体介绍:
- 病因
- 梗阻因素:如胆道蛔虫、乏特氏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导致胆汁反流,引发胰腺炎。
- 酒精因素:长期饮酒者易发病,在西方这是常见病因,占比约 70%。
- 血管因素: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引起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进而导致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 外伤和医源性因素:胰腺外伤使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医源性方面,如胃切除手术中对胰腺溃疡面搔刮形成胰漏,或因手术导致 Oddi 括约肌水肿、损伤胰腺血运等都可能引发。
- 感染因素: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以及细菌性肺炎等感染,病毒或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可引起胰腺炎。
- 代谢性疾病:高钙血症可使钙盐沉积形成胰管内钙化,阻塞胰管,还能促进胰液分泌,促使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高脂血症时,胰腺的小血管被凝聚的血清脂质颗粒栓塞,且高浓度的胰脂肪酶分解血清甘油三酯,释出大量游离脂肪酸,损害并栓塞胰腺小血管,当血中甘油三酯达到 5 - 12mmol/l 时,易出现胰腺炎。
- 其他因素: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血色沉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遗传等也可能与该病有关。
- 病理生理: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性出血坏死。腹膜后间隙大量血性渗出液,网膜、系膜组织被渗出的胰酶所消化。组织坏死还会产生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如多肽、缓激肽、组织胺等,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导致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 临床表现
- 症状:骤起上腹剧痛,或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热,弥漫性腹膜炎,麻痹性肠梗阻,上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神经精神症状,休克等。
- 体征:全腹膨隆,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少数患者因含有胰酶的血性渗液经腹膜后间隙渗至皮下,出现皮下脂肪坏死,两侧腹壁淤斑(Grey - Turner 征)和脐周围褪色(Cullen 征)。
-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可有持续升高或因胰腺广泛坏死而不升高;血钙下降,若血钙值 < 1.74mmol/l(7mg%)则预后差;血糖增高,出现糖尿;血清高铁血红蛋白阳性;腹腔穿刺液血性混浊,淀粉酶、脂肪酶升高。
- 影像学检查:B 型超声检查可见胰腺肿大,内部光点反射稀少;CT 显示胰腺弥漫性增大,外形不规则,边缘模糊,胰周间隙增宽。
- 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措施有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应用阿托品、5 - 氟尿嘧啶、抑肽酶、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有高血糖者应用胰岛素,给予全胃肠道外营养,适当补充钙剂,应用有效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等。手术治疗适用于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尚不明确,又不能排除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急腹症者;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后临床上未见明显好转或继发胰腺和胰周感染者;胆源性胰腺炎,如蛔虫钻入胰管或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胰腺炎患者。
- 预后:病情笃重,发展急剧,并发症多,死亡率很高。病情严重、病程较长者,可因休克死亡,亦可形成局限性脓肿或假性胰腺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