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PPHN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
- 宫内因素:如子宫-胎盘功能不全、慢性缺氧、横膈疝、无脑儿、过期产等。
- 产时因素:严重窒息、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等。
- 出生后因素:先天性肺部疾病、肺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功能不全等。
临床表现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常见症状包括:
- 全身青紫:尤其在出生后12小时内出现,且吸高浓度氧后不能改善。
- 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等。
- 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如血压下降、末梢灌注不良等。
诊断
诊断PPHN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多种检查手段:
- 血气分析:显示严重低氧,PaO₂下降。
- 胸部X线:可能显示心影扩大、肺门充血等。
- 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压力,发现右向左分流。
治疗
治疗PPHN的方法包括:
- 机械通气:提供高频率振荡通气以改善氧合。
- 药物治疗:如吸入一氧化氮(NO)、西地那非等,降低肺动脉压力。
- 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药物无效时,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
预防
预防措施包括:
- 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定期产检,及时处理高风险妊娠。
- 谨慎使用药物:孕妇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