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失是以呕吐物混有粪便为典型特征的病症,常见于肠梗阻等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其核心信息如下:
1. 定义与临床表现
- 吐失指呕吐物中出现粪便成分,常伴随腹痛、腹胀、便秘、无排便排气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肠道阻塞或功能紊乱。
- 在肠梗阻病例中,由于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下行,逆流至胃部导致呕吐物含粪便样物质。
2. 常见病因
- 机械性肠梗阻:如肠粘连、肠道肿瘤、蛔虫阻塞等,可导致肠内容物反流。
- 功能性肠梗阻:如肠道麻痹或痉挛,可能由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或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颅内压升高)引发。
3. 中医诊疗观点
- 中医认为吐失由“胃肠阻滞、阴阳紊乱、浊气上逆”所致,治疗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活血化瘀,常配合针灸(如大肠俞、足三里等穴位)。
- 中医分型中,蛔虫扰动型或热结于肠型肠梗阻可能与吐失相关。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腹部影像学(如X线、超声)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常规)。
- 西医治疗包括解除梗阻(手术或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中医则强调辨证施治,如针灸联合中药。
吐失是提示严重肠道疾病的症状,需及时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干预,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