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为禁忌
- 忌喧哗嬉闹:祭扫时需保持肃静,避免大声喧哗或嬉笑打闹,以免惊扰逝者安宁。
- 忌拍照留念:不可在墓地或他人坟墓前拍照,尤其避免将他人坟墓摄入镜头,此行为被认为不敬。
- 忌踩踏墓地:扫墓时需爱护环境,不可随意踩踏他人坟墓或墓旁植物,以免破坏风水。
- 忌杀生与买鞋:清明节当天避免杀生(见血)及购买鞋子,因“鞋”与“邪”谐音,寓意不吉。
二、穿着禁忌
- 忌鲜艳衣物:应穿素色服饰(如黑、白、灰),避免红、紫等亮色,以示庄重。
- 忌暴露服饰:不可穿低胸、露背或过于轻浮的服装,保持仪态端庄。
三、饮食与物品禁忌
- 忌食用祭品:祭品已寄托哀思,不可随意食用,以免扰乱能量场。
- 忌空手祭拜:需准备供品(如水果、鲜花),体现对先人的敬意,忌两手空空。
- 忌携带贵重物品:祭祀场所人流复杂,贵重物品易遗失或招致“炫富”之嫌。
四、特殊人群禁忌
- 孕妇与儿童:建议孕妇及6岁以下儿童避免参与扫墓,因体弱或易发生意外。
- 外嫁女与陌生人:部分习俗认为外嫁女、无亲属委托的陌生人不宜参与祭扫。
五、时间与活动禁忌
- 忌过晚祭扫:最佳时间为上午或傍晚,日落后阴气渐重,不利健康与运势。
- 忌动土与装修:清明当天不宜大兴土木或调整房屋格局,以免扰动地气。
六、其他注意事项
- 忌发不吉利言论:避免讨论死亡、疾病等话题,保持言语谨慎。
- 忌头发遮额:传统认为需露出额头,避免遮挡“气运命门”。
以上禁忌多源于传统文化与习俗,实际可结合当地风俗灵活调整,核心在于诚心缅怀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