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概述
-
定义
RVT属于血栓性疾病,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肾脏,男女比例约为2:1,占新生儿死亡数的1.9%~2.7%。 -
病因
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血液高凝状态:如糖尿病母亲婴儿、红细胞增多症等。
- 肾血流障碍:缺氧、感染、低体温、酸中毒等可损伤血管壁。
- 血液黏滞度增高:脱水、喂养不足、呕吐等导致血液浓缩。
-
高危人群
早产儿、低体重儿、母亲有妊娠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新生儿风险较高。
二、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血尿、肾肿大,但新生儿期症状常不典型,可能表现为:
- 血尿:约60%患儿发病24小时内出现肉眼血尿,随后转为镜下血尿。
- 肾肿大:腰部可触及包块,质地硬,右侧更常见。
- 其他症状:呼吸困难、发热、黄疸、休克等。
三、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血小板减少、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异常。
- 尿液检查:肉眼或镜下血尿。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首选方法,可发现肾肿大、血栓及血流异常。
- X线/CT/MRI:辅助评估肾脏大小及钙化情况。
四、治疗与预后
-
治疗原则
- 保守治疗:以抗凝(如肝素)、溶栓(如尿激酶)为主,辅以补液、抗感染。
- 手术治疗:仅用于严重病例(如肾萎缩或持续高血压)。
-
预后
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但若延误诊治可能导致肾萎缩、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早期干预可降低病死率至20%以下。
五、预防建议
- 积极防治脱水、感染、缺氧等高危因素。
- 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利尿或使用肾毒性药物。
若发现新生儿出现不明原因血尿、腰部包块或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