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蚜虫是棉花种植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棉叶背面和嫩头部分的汁液,导致棉花植株矮小、叶片变形、叶数和蕾铃减少,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棉花减产。
棉花蚜虫的危害症状
- 叶片卷曲:受害叶片会向背面卷缩,影响光合作用。
- 蜜露污染:蚜虫分泌的蜜露会滋生霉菌,污染叶片和棉铃。
- 植株矮小:由于营养被吸食,棉花植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
- 蕾铃减少:蚜虫的危害会导致棉花现蕾迟、蕾铃数量减少。
棉花蚜虫的生活习性
- 繁殖能力强:棉蚜在我国南部棉区一年可发生20~30代,北部棉区一年可发生10~20代。
- 有翅蚜和无翅蚜:棉蚜有有翅蚜和无翅蚜之分,有翅蚜主要在棉田间迁飞。
- 适宜温度和湿度:棉蚜最适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5%~85%。
- 多雨气候不利:大雨对蚜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时晴时雨、阴天、细雨对其发生有利。
棉花蚜虫的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
-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性强的棉花品种种植。
- 间作套种: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如棉麦套种、棉花与绿豆间作等。
- 水旱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棉花和水稻轮作,减轻棉蚜发生。
- 处理越冬寄主:清除棉田内外杂草,减少早春蚜源。
-
药剂防治:
- 拌种:使用呋喃丹颗粒剂或铁灭克等药剂拌种。
- 滴心和涂茎:使用氧化乐果乳剂或久效磷等药剂滴心或涂茎。
- 喷药:使用久效磷、辛硫磷、氧化乐果等药剂喷雾。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自然控制棉蚜虫的数量。
-
物理防治:在棉蚜迁飞期前在田间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棉花蚜虫的危害,保障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点击图片链接可以访问原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