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根治用药情况
目前对于小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尚无特效药物可以完全根治。不过,有一些药物和治疗手段可用于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以下为你介绍相关信息:
现有常用治疗药物及作用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在急性溶血发作时,使用泼尼松1 - 2mg/(kg·d)治疗,可减轻溶血,至少需服药2周以上,疗效出现后,可给小剂量0.3 - 0.5mg/(kg·d)维持。其原理是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够迅速减轻炎症反应和溶血现象。
- 甲泼尼龙: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剂量需依据患儿年龄、体重及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同样适用于控制急性溶血发作或预防复发,特别是在合并感染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时。
抗氧化剂
- 维生素E:有稳定红细胞膜和防止溶血作用,每天肌注100mg或口服100mg/次,3次/d,经3 - 4周后溶血现象减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
雄激素
- 氟甲睾酮(氟羟甲基睾丸酮):有刺激红细胞生成作用,剂量为1 - 2mg/(kg·d),产生疗效后用小剂量维持(10 - 30mg/d)。
其他药物
- 右旋糖酐:每次用6%右旋糖酐10 - 20ml/kg静脉滴注,有暂时减轻溶血作用。
- Eculizumab:是人源型的抗C5单克隆抗体,已经用于临床治疗,可抑制补体激活,减少溶血。
其他治疗方式及进展
输血治疗
贫血明显者可输血,但不宜输全血,因为全血中的白细胞能激活补体,促进溶血。一般可输入经生理盐水洗涤3次的红细胞,输入红细胞不仅可纠正贫血,还可间接抑制造血,使骨髓减少产生补体敏感的红细胞,从而减轻溶血。
血浆置换
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每次置换量根据患儿情况而定,例如可能需要每4 - 6小时进行一次。此方法通过去除含有异常免疫球蛋白的血浆,然后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来减少溶血反应,能清除体内的异常抗体,从而缓解症状。
潜在根治手段
- 骨髓移植:为根治本病提供了新手段,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 基因治疗:随着对PNH异常基因的认识,使用基因治疗PNH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疗法,目前也处于研究阶段。
总体而言,小儿PNH目前虽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及时诊断和适当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