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病因主要与基因突变及补体系统异常相关,具体机制如下:
一、基因突变因素
- PIG-A基因突变
PNH的核心病因是造血干细胞发生获得性体细胞PIG-A基因突变,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负责糖基磷脂酰肌醇(GPI)的合成。突变导致GPI锚链蛋白合成异常,使红细胞、粒细胞等细胞膜表面缺乏CD55、CD59等补体防御蛋白。 - 其他基因异常
少数病例可能与CD59基因突变或HMGA2基因突变相关,前者导致补体调控蛋白缺失,后者可能促进异常克隆增殖。
二、补体系统异常活化
正常红细胞通过CD55、CD59等蛋白抑制补体激活。PNH患者因膜蛋白缺失,补体系统(尤其是C3转化酶和膜攻击复合物)异常活化,导致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破坏,引发溶血。睡眠时肠道吸收内毒素可能进一步激活补体,加重夜间血红蛋白尿。
三、继发因素与诱因
- 免疫功能失调
病毒、药物或理化因素可能诱发基因突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干细胞,促使突变克隆增殖。 - 感染或应激
感染、输血反应等可激活补体系统,加速红细胞溶解。
四、小儿发病特点
儿童PNH与成人机制相似,但可能与X染色体基因突变的遗传背景更相关,部分患儿存在发育迟缓等先天异常。病程中可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转化为白血病,提示造血干细胞微环境异常。
PNH本质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补体系统异常活化是溶血的核心环节,诱因可能加速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