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性作用
- 溶血与出血:毒液中的组胺、五羟色胺等可破坏红细胞和血管壁,导致溶血、皮肤瘀点甚至坏死。
- 神经毒性:影响神经递质传递,引发全身症状如头晕、呕吐、血压升高等。
- 器官损伤:尤其易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严重时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肌炎或休克。
-
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接触黄蜂毒液后可能出现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过敏症状,需及时就医。 -
潜在药用价值
- 抗癌作用:研究发现,巴西黄蜂毒液中的MP1毒素能选择性破坏癌细胞膜,抑制前列腺癌、膀胱癌等生长,且不损伤正常细胞,为抗癌药物研发提供新方向。
- 抗炎与免疫调节:部分成分可调节免疫细胞活性,未来或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治疗。
注意:黄蜂蜇伤后需立即用酸性溶液(如食醋)中和毒液,并及时就医处理严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