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发病率
- 定义:妊娠期甲亢由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激素引起,表现为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
- 发病率:我国发病率约为0.1%~0.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关性甲亢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是主要病因。
2. 典型症状
- 孕妇症状:妊娠早期多见心悸、体重下降、多汗、手抖、易激动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大、下肢水肿。
- 胎儿风险:可能引发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流产或先天畸形。
3. 诊断方法
- 甲状腺功能检测:通过血清T3、T4、FT3、FT4及TSH水平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
- 其他检查:包括甲状腺抗体检测(如TRAb)、超声检查甲状腺结构及胎儿发育情况。
4. 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妊娠早期首选丙硫氧嘧啶(PTU),中晚期可换用甲巯咪唑(MMI),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并调整剂量。
- 禁忌与手术:禁用碘131治疗;仅在药物无效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考虑妊娠中期手术切除甲状腺。
5. 注意事项
- 日常管理:孕妇需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波动。
- 监测与随访:孕早期每1~2周、中晚期每2~4周复查甲状腺功能,产后需预防出血和感染。
总结
甲亢合并妊娠需通过规范治疗和密切监测,平衡母体与胎儿健康。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增加母婴并发症风险,如心力衰竭、胎儿窘迫等。建议在内分泌科和妇产科医生共同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