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高危因素
- 主要诱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首要原因(占病例的60%以上),其他包括冠状动脉炎、痉挛、栓塞、外伤及血管畸形等。
- 危险因素:吸烟、酗酒、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显著增加风险。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基础疾病也是重要诱因。
2.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突发剧烈胸痛(持续20分钟以上)、胸闷、濒死感,常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部分患者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肩背痛、牙痛或上腹痛,易被误诊。
- 特殊表现:约70%患者在发病前1-2周有前驱症状(如心绞痛加重),但部分青年患者首次发病即表现为猝死,生前无明确诊断。
3. 治疗与预后
- 紧急治疗:需立即进行再灌注治疗(如溶栓、介入手术)以恢复心肌供血,同时辅以药物控制症状。
- 预后情况:青年患者近期及远期生存率较高,但需长期服药并调整生活方式。若治疗不及时,早期猝死风险显著高于老年人。
4. 预防重点
-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高糖饮食。
- 健康管理: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尤其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需加强筛查。
青年心肌梗死因起病急、猝死率高,需引起高度重视。早期识别症状并积极干预是降低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