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疗药物
- 氟尿嘧啶类:如5-氟尿嘧啶(5-FU)、卡培他滨(希罗达),是结直肠癌化疗的基础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
- 铂类:奥沙利铂常与氟尿嘧啶联用,增强疗效。
- 伊立替康: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2. 靶向药物
- 抗血管生成类:如贝伐珠单抗、呋喹替尼,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延缓进展。
- 抗EGFR类:西妥昔单抗(爱必妥)适用于RAS基因野生型患者,可阻断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3. 免疫治疗
- PD-1/PD-L1抑制剂:如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提升疗效,尤其适用于微卫星不稳定(MSI-H)型患者。
4. 新型药物与联合方案
- 三药联用:如“表观遗传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组合,在临床试验中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 国产新药:呋喹替尼、恩立妥®(西妥昔单抗β)等已获批上市,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注意事项
- 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术后可能需辅助化疗。
- 晚期患者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如RAS、BRAF状态)选择靶向药物。
- 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能伴随副作用(如高血压、腹泻等),需定期监测。
结直肠癌治疗强调个体化,建议通过多学科会诊制定方案。尽管目前无法完全根治,但规范治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