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病因
- 定义:又称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是由多种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引起的免疫介导的肾脏急性小管间质性损害。
- 常见病因:
- 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抗结核药(如利福平)等。
- 其他因素:感染(细菌、病毒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境因素(重金属、有机溶剂)等也可能诱发。
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
- 全身反应:发热(75%患者)、皮疹(少于50%)、关节痛(15%-20%)。
- 泌尿系统症状:血尿(肉眼或镜下)、蛋白尿(多为轻度)、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时)。
-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80%)、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诊断与治疗
- 诊断:
- 病史与症状:近期有可疑药物使用史,结合发热、皮疹、血尿等症状。
-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白细胞尿、血尿)、血生化(肾功能异常)、肾活检(显示间质炎症和水肿)。
- 治疗:
- 首要措施:立即停用可疑致病药物。
-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减轻炎症反应,疗程通常为2-6周。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者。
- 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透析(严重肾衰竭时)。
预后
- 多数患者:及时停药并治疗后,肾功能可逐渐恢复。
- 延误治疗或再次用药:可能导致严重肾衰竭甚至死亡。
注意事项
- 避免诱因:有过敏体质者需谨慎使用可能致敏的药物。
- 定期监测:长期用药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药物或治疗方案,建议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