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病因
一、病原体感染
- 细菌感染:
- 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通过血液进入心脏并附着心内膜,是主要病因。
- 感染途径包括肺炎、皮肤感染等原发感染灶扩散,或医疗操作(如心脏手术、牙科治疗)导致的医源性感染。
- 其他病原体:
- 真菌(如念珠菌)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病毒、立克次体等较少见。
二、心脏结构异常
- 心脏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血液流动异常,为病原体附着和繁殖创造条件。
三、免疫力低下
-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或抗生素,以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肿瘤)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
四、医源性及外部因素
- 医疗操作:
- 心脏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血液透析等可能引发菌血症。
- 静脉药物滥用:
- 增加病原体直接入血风险。
五、其他诱因
- 口腔感染、皮肤黏膜损伤可成为细菌入血的途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诱发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注:以上病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发病,需结合临床诊断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