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
- 原发性:垂体前叶自身损伤,如产后大出血引发的缺血性坏死(席汉综合征)、肿瘤压迫(嫌色细胞瘤、颅咽管瘤)、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等。
- 继发性:下丘脑或垂体柄病变导致激素释放障碍,如肿瘤、感染、放射治疗损伤等。
2. 临床表现
症状与激素缺乏种类及程度相关,常见表现包括:
- 促性腺激素缺乏:女性闭经、性欲减退、生殖器萎缩;男性阳痿、精子减少。
- 生长激素缺乏:儿童身材矮小,成人皮肤变薄、内脏缩小。
- 促甲状腺激素缺乏:怕冷、乏力、皮肤干燥、黏液性水肿。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低血压、低血糖、虚弱、恶心呕吐。
- 产后垂体坏死:产后无乳、乳房萎缩为典型首发症状。
3. 治疗原则
- 激素替代治疗:根据缺乏的激素类型补充(如左甲状腺素、氢化可的松、性激素等)。
- 病因治疗:肿瘤需手术或放疗,感染需抗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免疫调节。
- 日常管理:避免应激(感染、手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
该病需长期监测激素水平及靶腺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