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振捣后出现反水现象,通常与以下原因及解决方法相关:
一、反水的主要原因
-
混凝土泌水
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过程中,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现象称为泌水。水灰比过大、外加剂掺量过多或振捣不当都会导致泌水,使表面浮层水分影响硬化。
-
孔隙率过高
振捣不密实或材料配比不当(如砂率过高)会导致孔隙率增加,降低混凝土强度和防水性,使水分渗透至表面。
-
基础含水量过高
基础施工前积水未排、回填土未压实或含泥量大的砂石,会导致浇筑后持续渗水。
-
施工操作不当
过振导致骨料离析、振捣时间不足或插入式振捣器插点不均匀,均可能引发反水。
二、预防与解决方法
-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
降低水灰比,减少自由水含量;
-
选用高效减水剂或引气剂改善泌水性能。
-
-
规范振捣操作
-
控制振捣时间(不少于10秒),避免过振引发离析;
-
插入式振捣器快插慢拔,确保密实度。
-
-
加强基础处理
-
基础施工前彻底排水,回填土压实;
-
使用含泥量低的砂石,避免原土直接浇筑。
-
-
及时清理表面水分
-
振捣后及时洒干砂灰,表面出现湿痕时刮除并再振捣;
-
避免干砂灰不灌浆导致的渗漏。
-
三、注意事项
-
混凝土运输时避免长时间暴露或使用农用车辆;
-
储存水泥时防潮防结块;
-
塔堰回填时放平拦水坎,减少地表径流渗入。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混凝土振捣后的反水现象,提升工程质量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