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主要原因分析
-
水灰比过大
水分过多导致水泥浆体流动性过高,易引发骨料下沉沉积。
-
骨料级配不合理
碎石级配不当(如针片状颗粒多)或砂率偏低,影响混凝土黏聚性。
-
胶凝材料不足
水泥、粉煤灰等掺合料用量不足,导致保水性差。
-
搅拌不均匀
搅拌时间不足或方法不当,使材料分布不均。
-
施工操作不当
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充分或模板漏浆等问题。
二、处理方法
-
优化配合比
-
降低水灰比,根据强度等级调整。
-
增大砂率并选择连续级配碎石,减少针片状颗粒。
-
适量添加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改善流动性。
-
-
规范施工工艺
-
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合理范围(坍落度≥50mm时易离析)。
-
延长搅拌时间(一般不低于4分钟),采用分段加料、适时搅拌的方法。
-
严格振捣,避免振捣棒撞击钢筋或漏浆。
-
-
加强材料管理
-
严控原材料质量,避免含泥量过高或骨料含水率超标。
-
使用合格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粘接剂),并调整掺量。
-
-
设备与维护
-
定期维护搅拌设备,确保其性能稳定。
-
对模板进行防水处理,减少漏浆风险。
-
三、注意事项
-
严重离析的混凝土需报废重制,轻微离析可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
夏季施工应控制混凝土温度,避免因热裂导致离析。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混凝土离析现象,提升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