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覆盖、养护
混凝土浇筑遇雨时的处理措施需根据雨量大小和施工阶段采取不同策略,具体可分为施工前预防、施工中应急处理及雨后补救三个层面:
一、施工前预防措施
-
天气监测与计划调整
实时关注天气预报,若预报有雨,应暂停室外作业,调整施工进度。若已开始浇筑,需预留施工缝或暂停施工。
-
现场排水与防护准备
-
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确保场地无积水;
-
搭设防雨棚或覆盖塑料布,边浇筑边覆盖,减少雨水直接冲击;
-
对砂石料场、运输工具及泵站设备采取防雨防滑措施。
-
-
材料与配合比调整
-
适当减少混凝土拌和用水量,增大水胶比,防止稀释;
-
加入减水剂或缓凝剂,延长初凝时间,降低降雨影响。
-
二、施工中应急处理
-
小雨(搅拌后4-8小时)
-
若表面未积水,允许雨水自然渗透以助水化养护;
-
若已初凝,可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收光,或研磨薄弱表面后重新铺砌。
-
-
暴雨或持续降雨
-
立即停止浇筑,留置施工缝,已入仓混凝土需振捣密实后遮盖;
-
雨后排除仓内积水,对冲刷部位进行修补,必要时加铺接缝混凝土。
-
三、雨后补救措施
-
表面处理
-
用抹刀将侧面积水排除,磨除薄弱层后覆盖新混凝土;
-
若表面起尘或变色,需研磨薄弱层后重新铺砌。
-
-
质量检测与加固
-
对受雨水影响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必要时进行补强;
-
对接缝部位密封处理,防止渗漏。
-
四、注意事项
-
避免错误操作 :切勿在潮湿表面直接撒干水泥,以免形成薄弱层;
-
专业施工 :修补工作应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新混凝土与原结构结合;
-
规范养护 :雨后优先采用覆盖保水养护,避免过早拆除模板。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降雨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确保工程安全与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