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混凝土的凝固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水泥类型、配合比、环境温度及养护条件等。综合相关资料,其最低凝固温度及施工要求如下:
一、最低凝固温度
-
理论极限温度
水泥水化反应的最低温度理论极限为 5℃ ,此时仍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但需采取特殊措施保证质量。
-
实际施工限制
-
当环境温度低于 0℃ 时,水化反应显著减慢,可能导致混凝土无法正常凝固。
-
部分资料提到更低温度(如零下15℃或更低)时,混凝土强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需停止施工。
-
二、低温施工要求
-
材料选择
优先选用 水化热较大 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以缩短凝固时间。
-
施工措施
-
清除模板和钢筋表面的冰雪、污垢,减少热损失。
-
浇筑时采用 边浇筑边覆盖 的方法,如铺麻袋或吸水材料,并设置排水设施。
-
模板拆除需满足强度要求:梁、板模板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5%,悬臂结构需达到100%。
-
-
养护措施
- 密闭养护,防止热量散失,确保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正常进行。
三、高温施工注意事项
- 当环境温度高于 45℃ 时,需采取措施(如洒水降温、使用冷却剂)防止水泥水分过快蒸发,避免开裂。
总结
混凝土最低可凝固温度为5℃,但实际施工中需根据温度条件调整工艺,确保混凝土强度达标。低温施工需重点关注保温和养护,高温施工则需防范水分过快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