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查对制度是医疗安全的核心环节,但其执行中常存在以下问题,需从人员管理和技术手段两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医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医护人员对医嘱查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或工作疏忽,导致查对不全面、不细致。例如,医生开医嘱时字迹潦草、信息不完整,护士执行前未严格核对。
-
信息系统不完善
部分医疗机构未建立电子医疗记录系统,依赖纸质文档进行医嘱管理,易因人工操作失误导致信息传递错误。即使有系统,也存在系统故障或数据更新延迟的问题。
-
工作流程不规范
医嘱开具后未及时与医嘱核对(如医生未划价前),转科或转院时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医嘱执行错误。护士执行医嘱前未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
-
监督机制不健全
医疗机构对医嘱查对的考核和监督力度不足,违规行为未得到及时纠正,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整改措施
-
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医嘱查对制度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强化其规范操作意识。
-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引入电子医疗记录系统,实现医嘱的电子化管理,减少人工操作错误。系统应具备自动核对、实时共享和追踪功能,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
规范工作流程
-
医生开具医嘱后需与医嘱核对无误再划价、取药;
-
护士执行医嘱前必须进行“三查七对”,执行后及时记录并签全名;
-
转科或转院时需通过信息系统同步患者信息,避免信息丢失。
-
-
强化监督与考核
设立专门的医嘱查对岗位,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流程。护士长每周进行总查对并签全名,建立考核档案,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
建立激励机制
将医嘱查对质量与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医护人员主动遵守制度。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医嘱查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