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签字是否为本人签署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综合判断:
一、笔迹鉴定
-
专业机构对比
通过公安机关或司法鉴定机构,将争议签字与当事人已知真实笔迹样本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关注书写习惯、笔画特征(如起笔、收笔、连笔习惯)、字形结构等。
-
法律效力
笔迹鉴定结论在法律诉讼中具有较高权威性,可作为认定签字真实性的核心证据。
二、电子签名验证
-
技术手段
采用电子签名平台(如融e录APP)进行身份确认、意愿核实,结合人脸比对、同屏监控等技术,确保签约过程符合电子签名法规。
-
合规要求
电子签名需完成实名认证、意愿认证等流程,且签约时需保持本人在线状态,避免代签风险。
三、综合其他证据
-
场景与证人
结合签字场景(如会议记录、视频监控)、在场证人证言等多方面信息进行交叉验证。
-
行为分析
注意签字时的力度、位置是否固定,是否存在涂改痕迹或异常颤抖,这些细节可能揭示伪造迹象。
四、法律后果
-
合同效力 :根据《民法典》,虚假签字导致的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
责任承担 :恶意伪造可能涉及刑事责任,需结合具体情节判断。
注意事项
-
优先当面确认 :当面签署时核对身份证件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
保存证据 :拍照、录像留存签署过程,为后续鉴定或诉讼提供支持。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确认签字真实性,降低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