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钙血症肾病的药物治疗需以控制血钙水平和保护肾功能为核心,目前尚无根治性药物,但可通过以下药物方案实现有效控制:
一、降血钙核心药物
- 双膦酸盐
- 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等静脉制剂,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钙释放,单剂即可显著降低血钙,但需警惕肾毒性风险。
- 降钙素
- 鲑降钙素皮下/肌肉注射可快速降低血钙(24小时内起效),尤其适用于急性高钙血症,但易出现耐药性。
- 呋塞米
- 袢利尿剂联合生理盐水输注,通过促进尿钙排泄降低血钙,需监测电解质并避免脱水。
二、病因特异性药物
-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地塞米松适用于恶性肿瘤、结节病或维生素D中毒相关的高钙血症,通过抑制骨吸收和肠道钙吸收起效。
- 西那卡塞
- 钙敏感受体激动剂,用于原发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可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三、辅助治疗措施
- 低钙透析:合并肾衰竭时采用低钙透析液快速清除血钙
- 磷酸盐合剂:与钙结合形成复合物降低血钙,需注意异位钙化风险
根治可能性说明
目前药物仅能控制病情,根治需针对原发病:
- 甲状旁腺腺瘤需手术切除
- 恶性肿瘤需化疗或放疗
- 维生素D中毒需停用相关药物
注意事项:噻嗪类利尿剂会加重高钙血症,需禁用;普卡霉素/光辉霉素因肝肾毒性已较少使用。治疗期间需监测血钙、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