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察局部症状
若伤口周围出现红肿、发热、疼痛加剧,或形成水疱、化脓,可能是毒素感染的表现。若蜇伤处中心有黑色蜇刺残留(蜜蜂蜇伤常见),需及时拔除并清洁伤口。
2. 注意全身反应
若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提示中毒加重:
- 轻度中毒: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
- 重度中毒:呼吸困难、胸闷、头晕、意识模糊,甚至休克、昏迷(常见于过敏体质或群蜂蜇伤);
- 多脏器损伤:如尿量减少(可能肾衰竭)、黄疸(肝损伤)等。
3. 区分蜂类毒性
- 蜜蜂:毒液弱酸性,蜇后疼痛较轻,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 胡蜂(马蜂、黄蜂):毒液弱碱性,毒性更强,易导致剧烈疼痛、组织坏死甚至急性肾衰竭。
4. 紧急处理与就医建议
- 立即用碱性液体(肥皂水)冲洗伤口中和毒素,避免挤压毒刺;
- 若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皮疹、意识障碍,或蜇伤超过10处,需立即就医;
- 既往有蜂蜇过敏史者,即使轻微症状也建议及时就诊。
提示:野蜂活动频繁时,避免穿戴鲜艳衣物或使用香水,户外活动建议携带抗过敏药物及急救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