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并发症,属于危及生命的急症。以下从不同角度分析该疾病:
一、疾病定义与病因
-
病理基础
由门静脉压力异常升高(正常为110-180毫米水柱)引起,肝硬化是最常见诱因。门静脉血流受阻时,食管胃底静脉代偿性扩张、迂曲,形成薄壁静脉曲张。 -
高危人群
主要见于长期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炎肝硬化患者。
二、临床表现
-
破裂出血典型症状
- 呕血:鲜红色或咖啡色血液
- 黑便/血便:出血量大时呈紫红色或果酱样
- 循环障碍:头晕、心悸、血压下降,严重时发生失血性休克
-
伴随症状
- 腹痛(因局部压力刺激神经)
- 腹水(与肝硬化相关)
三、发病机制
曲张静脉壁因长期高压变得脆弱,易受以下因素触发破裂:
- 物理刺激:粗糙食物、剧烈呕吐或腹压增高(咳嗽、用力排便)
- 化学损伤:胃酸反流腐蚀血管壁
- 凝血异常:肝硬化导致凝血因子缺乏
四、诊断方法
- 金标准: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出血点及曲张程度
- 辅助手段:CT扫描、消化道造影评估血管形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评估全身状况
五、治疗策略
-
紧急处理
- 药物: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
- 内镜治疗:套扎术或硬化剂注射止血
- 三腔二囊管压迫:临时控制大出血
-
长期管理
- 病因治疗:抗病毒、保肝治疗延缓肝硬化进展
- 手术干预:对反复出血者实施门体分流术或血管离断术
六、预防措施
- 饮食控制: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及酒精
- 行为管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或腹部用力
- 定期监测:肝硬化患者需规律胃镜筛查
该病起病急、死亡率高,需早期识别出血征兆并及时干预。肝硬化患者尤其需重视门脉高压的综合管理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