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反流性肾病需要积极治疗。该疾病是因尿液持续逆流导致肾脏损伤的进展性疾病,若不干预可能引发肾衰竭等严重后果。以下是具体治疗要点:
一、治疗必要性
- 防止肾功能恶化:长期反流会导致肾组织不可逆损伤,早期治疗可延缓肾功能减退。
- 减少并发症风险:包括高血压、肾结石、反复尿路感染等,及时干预可降低相关风险。
- 改善预后:通过规范治疗(如控制感染、手术矫正反流)可减缓疾病进展,部分患者需终身管理。
二、治疗方法
1. 内科治疗
- 抗感染: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控制尿路感染。
- 降压保护肾脏: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减少蛋白尿并保护肾功能。
- 对症处理: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减轻水肿,抗炎药缓解肾小管间质炎症。
2. 外科治疗
- 手术指征:严重反流、输尿管解剖异常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等手术矫正反流。
- 终末期干预:肾功能衰竭患者需透析或肾移植。
三、长期管理
- 生活方式调整:低盐饮食、控制蛋白质摄入、戒烟限酒、避免肾毒性药物。
- 定期监测: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血压,评估病情进展。
慢性反流性肾病需结合药物、手术及生活方式干预进行综合治疗,以最大限度保护残余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