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反流性肾病的定义
慢性反流性肾病(chronic reflux nephropathy),又称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是间质性肾病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肾表面的不规则粗大瘢痕、受累肾盏杵状肥大和扩张变形、受累皮质萎陷退缩以及膀胱输尿管反流(VUR)。
病因
慢性反流性肾病的病因主要是膀胱输尿管反流,即尿液通过不健全的膀胱输尿管连接处反流到输尿管和肾脏。
-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多见于儿童,为先天性异常,如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过短、膀胱三角肌组织发育不良等。
- 继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可继发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膀胱颈或尿道梗阻、神经性膀胱、膀胱结核及膀胱手术后等。
临床表现
慢性反流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包括:
-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63%~88%。
- 排尿时的胁腹痛:多发生于排尿时。
- 蛋白尿:发生率为34.5%~54.7%,也可为首发症状。
- 高血压:病程中常见,严重程度与反流程度和尿路梗阻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 夜尿、多尿、尿液浓缩功能异常。
- 肾功能不全:有10.2%~50%的RN可导致肾衰。
- 肾结石、血尿:部分病例可有肾结石或镜下/肉眼血尿。
诊断
慢性反流性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
- 超声检查:初步筛查。
- 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显示输尿管扩张程度,用于诊断和分期。
- 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RNC):提供解剖细节,辐射较少。
- 99m锝二巯基丁二酸(DMSA)放射性核素扫描:用于肾脏瘢痕化的诊断。
治疗
慢性反流性肾病的治疗总体原则是控制尿液反流、消除或控制感染以及预防肾衰竭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
- 抗生素治疗:长时间、低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如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等。
- 手术治疗:对于儿童的严重反流性肾病,主张尽早手术治疗。
- 血压控制: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血压控制。
- 低蛋白饮食疗法:对于晚期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疗法,减轻肾衰竭的进行性发展。
慢性反流性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