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中毒是指因过量食用或生食白果(银杏果)而引起的一种食物中毒现象。以下是对白果中毒的详细解释:
一、病因
-
毒性成分:白果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主要包括氰类化合物、吡哆醇类化合物、银杏酸类化合物和白果致敏蛋白等。其中,氰类化合物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后,会与血红素A结合,导致体内缺氧,引起急性中毒;4'-O-甲基吡哆醇(MPN)则与维生素B6有拮抗作用,影响其在体内的代谢,导致机体出现缺乏维生素B6的症状,还会影响γ-氨基丁酸合成,破坏体内神经递质的平衡,进而引发抽搐惊厥、昏迷等症状甚至死亡。
-
食用不当:白果中的有毒成分易溶于水,加热后毒性会减轻。如果生食或过量食用白果,尤其是儿童,由于其耐受性差,更容易发生中毒。
二、症状
-
消化系统症状:中毒后1~12小时内,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
神经系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恐惧、惊厥、肢体强直、抽搐、四肢无力、瘫痪等症状。
-
严重症状: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青紫、肺水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心病、心律不齐、心跳微弱、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三、治疗
-
紧急处理:一旦发现白果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催吐、洗胃、导泻等,以尽快排出体内的毒物。
-
对症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微弱等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吸氧、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
-
预防措施:为防止白果中毒的发生,应避免过量食用或生食白果。在食用前,可将白果用清水浸泡1小时以上,再加热煮熟,以降低其毒性。婴儿勿食白果,以防止意外发生。
白果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但过量食用或生食可能引起中毒。在食用白果时应注意适量并正确处理,以避免中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