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萨奇病毒感染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下是具体介绍:
- 病毒类型与传播途径:柯萨奇病毒是一组肠道病毒,属于微小 RNA 病毒科,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 临床表现:柯萨奇病毒感染后所致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 急性上呼吸道症状:大部分感染者可无症状,出现临床表现者以咽痛、咳嗽等多见。
-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常由柯萨奇病毒 A7、A9、B2~B5 引起,夏秋季多发,14 岁以下儿童多见。可有轻度发热、畏寒等前驱症状,伴有头痛、呕吐、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可并发高热惊厥、昏睡、昏迷、运动障碍。
- 心肌炎和心包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 B1~B6 引起,A4 和 A16 亦可引起。起病急,可先出现短暂的发热、呼吸道症状、食欲减退,新生儿更易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各种心律失常等急性心衰表现。
- 出疹性疾病:柯萨奇病毒 A2、A4、A9、A16 及 B1、B3、B5 感染后均可出现皮疹。其中,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感染后可引起手足口病,发病以 5 岁以下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散在的皮疹或疱疹。
-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 A 组柯萨奇病毒引起,以 A2、A16、A9、A22 型多见,偶见 B1~B5 型感染引起。以喉部和软腭疱疹伴有发热、咽痛和肿胀为特征,通常 4-6 日可自愈,少数至 2 周。
- 感染性腹泻:柯萨奇病毒 A9、A17、A18、A20~A24、B2、B3 可引起婴幼儿腹泻。临床症状与一般婴儿腹泻相似,大便多为黄色或黄绿色稀便,每天 5-6 次,无脓及黏液,较少出现脱水,多数为轻症,在 1-2 天恢复。
- 检查与诊断:柯萨奇病毒的检测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也可进行宏基因检测。病毒分离是实验室诊断的黄金标准,但敏感性较低。柯萨奇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则提示存在感染。血清中测到 IgG 抗体,提示曾有柯萨奇病毒感染,检测到 IgM 抗体表明有近期感染。医生还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或排除相关疾病。
- 治疗与预后:柯萨奇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急性期患者应加强护理,卧床休息,保证营养。呕吐、腹泻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急性心肌炎伴心衰应及时给予强心、利尿以减轻心脏负荷,吸氧及预防继发感染。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婴幼儿若出现全身感染、肺炎等并发症,则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柯萨奇病毒感染的关键,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室内通风等。在病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避免饮用生水,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