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萨奇病毒感染是由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引起的一类病毒性感染疾病。该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属,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以下是其关键信息:
一、病原体特征
-
病毒分类
- 分为A组(23个血清型)和B组(6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引发不同临床表现。
- 病毒呈球形,无包膜,直径约23-30纳米,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
传播途径
- 粪-口途径(如接触污染食物、水源)。
- 呼吸道飞沫传播。
- 母婴传播(胎盘或产道感染)。
二、临床表现
-
常见疾病
- A组感染:多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口腔溃疡、手足皮疹、发热)。
- B组感染:易导致心肌炎、脑膜炎、流行性胸肌痛等严重并发症。
-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咽痛、咳嗽)或无症状感染。
-
高危人群
- 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为A组感染主要人群,B组感染可累及成人。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
- 结合临床症状、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测(如中和试验、特异性抗体检测)。
-
治疗原则
- 支持治疗为主:如吸氧、镇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干扰素可能对部分病例有效,但尚无特效药。
- 并发症处理:心肌炎需强心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四、预防措施
-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
- 隔离患者:发病期需居家或住院隔离,减少传播风险。
- 高危人群防护:儿童集体机构需加强环境消毒和症状监测。
五、注意事项
- 柯萨奇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多数轻症可自愈,但B组感染可能引发猝死等严重后果,需密切观察。
- 妊娠期感染可能致畸或引起胎儿宫内感染,需加强产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