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汀类药物
- 作用: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稳定动脉斑块。
- 常用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 注意事项: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肌痛等,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作用: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常与他汀类联用增强效果。
- 常用药物:依折麦布。
- 注意事项: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妊娠期禁用。
3. 贝特类药物
- 作用:降低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
- 常用药物:非诺贝特、苯扎贝特。
- 注意事项: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
4. 胆酸螯合剂
- 作用:减少胆固醇重吸收,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
- 常用药物:考来烯胺、考来替泊。
- 注意事项:可能引起便秘、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5. 烟酸类药物
- 作用:降低总胆固醇和TG,升高HDL-C。
- 常用药物:烟酸、阿昔莫司。
- 注意事项:可能引发面色潮红、肝损害等。
6. 其他药物
- 普罗布考:降低胆固醇,但可能加重皮肤黄色瘤。
- 新型药物:如PCSK9抑制剂,适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综合建议
- 生活方式干预: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是基础。
- 个体化治疗:需根据血脂类型(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或混合型)选择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
- 定期监测: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脂水平。
提示:无“最快最有效”的通用药物,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若血脂异常严重或合并心血管疾病,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