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的病因主要与放射治疗相关,具体因素包括:
-
放射线直接损伤:腹腔、盆腔或腹膜后肿瘤的放射治疗中,放射线会损伤肠道黏膜及周围组织,尤其是对放射线敏感的小肠、结肠和直肠。
-
放射剂量与时间:
- 剂量在3000rad以内时发病率较低;
- 超过4000rad时可能出现症状;
- 超过7000rad时易引发严重症状。
-
肠道部位敏感性差异:小肠对放射线最敏感,其次为结肠、直肠。末端回肠和远端结肠因活动度低、固定,更易受损。
-
基础疾病与手术史:
- 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会加重血管损伤;
- 盆腔炎史、肿瘤粘连或子宫切除术等可能增加肠道受照风险。
-
其他因素:老年患者肠道蠕动功能差、长期便秘,或放疗后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导致细菌过度生长,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放射性肠炎是放射治疗中放射线剂量、肠道部位敏感性、个体基础健康状况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