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疾病概述
- 定义:属于家族性慢性进行性肾炎,由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基因突变引起,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并可能合并听力障碍和眼部异常。
- 遗传方式:主要为性连锁显性遗传(约占85%),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2. 典型症状
- 肾脏表现:
- 血尿:首发症状,多在5岁前出现,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 蛋白尿:随年龄增长加重,约40%患者发展为肾病综合征。
- 肾功能衰竭:男性患者多在20岁后进展至尿毒症,女性进展较缓慢。
- 其他表现:
- 听力障碍:高频性神经性耳聋,男性多见,可先于肾损害出现。
- 眼部病变:近视、斜视、白内障等,发生率约15%-40%。
- 其他:少数患者有血小板减少、智力迟钝等。
3. 诊断方法
- 临床诊断:结合血尿、家族史、听力及眼部异常综合判断。
-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电测听、裂隙灯检查等。
- 确诊依据:肾活检电镜显示基底膜典型病变(如致密层分离、电子致密颗粒沉积)。
4. 治疗与预后
- 药物治疗:
- 降压药(如ACEI/ARB类):延缓肾功能恶化,减少蛋白尿。
- 对症处理:控制高血压、预防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 手术治疗:
- 肾移植:终末期肾衰竭的最佳选择,但需注意术后抗排异反应。
- 眼部手术:严重晶状体异常可考虑人工晶体植入。
- 预后:男性患者预后较差,多需肾移植;女性患者症状较轻,部分可终身无肾衰竭。
5. 日常管理建议
- 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尿路感染风险。
- 饮食控制:低盐、低蛋白饮食,延缓肾功能减退。
- 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血压及听力变化。
总结
小儿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肾炎是一种需多学科管理的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但需终身随访。肾移植是终末期治疗的唯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