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面部被鼠类抓咬破皮的规范处置建议:
一、紧急伤口处理
- 彻底冲洗:立即用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确保翻开皮肤皱褶多方位冲洗。若条件允许,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残留皂液;
- 深度消毒: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及周边皮肤进行消毒,避免使用棉签直接接触创面以防止感染;
- 止血与保护:若渗血明显,用无菌纱布轻压止血后,覆盖透气敷料保护创面,避免摩擦面部。
二、必要医疗干预
- 专业清创:即使表皮破损轻微,仍需在24小时内至医院进行伤口评估。医生可能采用双氧水二次消毒或特殊包扎处理;
- 疫苗预防:
- 出血热疫苗:鼠类是出血热主要传染源,建议接种疫苗;
- 破伤风疫苗:根据既往免疫史决定是否需要加强;
- 狂犬疫苗:啮齿类动物传播狂犬病风险极低,通常无需接种,但存在疑虑时可咨询医生。
三、后续健康监测
- 体温观察:连续7天监测体温,若出现>37.5℃或寒战、头痛等症状,立即就医排查出血热等疾病;
- 伤口变化:每日检查红肿、渗液情况,出现化脓或疼痛加剧需复诊。
四、环境防护建议
- 遛狗管理:避免草丛、垃圾堆等鼠类活动区域,使用牵引绳控制宠物活动范围;
- 住所消杀:使用捕鼠器或药物灭鼠,保持居住环境干燥清洁,减少食源暴露。
注:面部皮肤薄且血管丰富,自行处理时需避免用力揉搓。若伤口接近眼周或口腔黏膜,消毒剂选择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