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疾病概述
AITD-N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异常、甲状腺激素水平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相关。患者肾脏表现以蛋白尿为主(多为轻度),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偶伴镜下血尿,但高血压和肾功能损伤较少见。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或甲减)与肾脏症状可能同时或先后发生,间隔时间甚至可达十余年。
二、典型症状
- 甲状腺相关症状
- 甲亢表现:怕热、多汗、心悸、手抖、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等。
- 甲减表现:怕冷、乏力、皮肤干燥、毛发稀疏、反应迟钝等。
- 肾脏相关症状
- 蛋白尿:尿液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多为轻度,严重时可发展为肾病综合征。
- 水肿:常见于眼睑及下肢,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或胸腹腔积液。
- 其他:部分患者伴血尿、高血压或慢性肾衰竭。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
- 需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查(如TSH、T3、T4)及肾脏活检(发现肾组织甲状腺抗原沉积)。
- 需排除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其他继发性肾病。
- 治疗原则
- 基础治疗:针对甲状腺疾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或甲状腺激素替代(如左旋甲状腺素)。
- 肾脏治疗: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环磷酰胺)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RB)保护肾功能。
- 手术:严重病例可考虑甲状腺切除术,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
四、预后与日常管理
- 预后: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缓解,但合并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者预后较差;存在复发可能。
- 日常管理:需长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肾功能,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自行停药。
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早期干预可改善病情。